弘扬程旼文化 构建和谐客家

2013-01-22 14:06:37

      客家先民在避乱南迁后,创造了历史,铸造了辉煌,被百姓所崇拜,为后人所铭记。客家先贤程旼就是其中一位。程旼,几经考证是客家民系南迁抵梅最早先贤之一,落户平远坝头扎根,迄今1600多年。“先有程旼,后有程乡”之说,经考证有了结论。程旼开辟客家新天地时那以德化人、和谐共济、坚忍不拔、敦本崇教、开拓进取的崇高德行,是程旼文化的结晶,对祖祖辈辈的客家人民影响深远。笔者以为,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致力推介和弘扬程旼文化,对构建和谐客家,把“世界客都·梅州”打造成客家人的精神家园,有着积极的作用。
  世界客属名人
  程旼祖居在中原地区,南朝刘宋时期,为避战乱,率家族几百人辗转南迁到南海义安郡属坝头官窝里(今梅州市平远县大柘镇)。从此,程旼一系便在此地生息繁衍。程旼是仅次于秦代平岭南后迁到粤东的先民。程旼在粤东的几十年间,从未做过任何官职,但其高尚德行却声播远近,恒久隽永,被广东旧《通志》遴选为广东“古八贤”之一,与唐代韩愈、张九龄,北宋刘元城、狄青,南宋文天祥、蔡蒙吉及明末抗清名将陈子壮齐名。他的高尚德行还得到了当时朝廷的肯定,过去的“程乡县”就是朝廷以程旼的姓命名的县。后人念其德行义举,或建纪念建筑物,或以其姓命名江河村寨。
  程旼一生经历了齐、梁、陈、隋各朝代。朝代的不断更替,始终没有改变其做人的准则。他生平嗜诗书不竞荣达,守道德躬忠信,行道义措善举。留下了“百代儒宗”、“人伦模概”、“风起百世”、“敬仰千秋”、“景仰前贤”、“百粤高人”等美名。唐朝时期,程乡县属潮阳郡,民间所建文公祠,内设25位粤东乡贤神位,程旼位于首位。“清风高节取重于当时,留光余风盛传于后世”的人物见证,可见程旼在粤东客属地区影响之深度和广度。在1994年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上,程旼被评定为世界客属名人,在118位世界客属名人中,名列第一位。最近,程旼又被有关部门推荐为南粤先贤,位列广东106位历史文化名人之中。
  以德化人和谐共济
  从客家文化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角度来看,原本客家的文化意识主导和特征是儒家的人文精神,其主要内涵即指三纲五常、忠孝节义、仁信礼智……进入近代,产生了新的变化,客家文化意识的基本特征是:既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又富于求实的精神,具有重名节、薄功利,重孝悌、薄强权,重文教、薄无知,重信义、薄小人等为人处世的道德价值观念。
  经考证,程旼对当时粤东地区的社会进步、客家文化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程旼南迁落户平远后,建凉亭、辟山道、修水利,传授中原耕作技术,使当地逐步改变“刀耕火种”等落后的生产状况。他倡导崇文重教之风气,使之蛮荒之地日渐开化,由崇巫觋、守旧、重狗,逐渐代之为敦本、重教、崇龙、重创新。他秉义怀仁,以德化人,用信用和道义去感化、教化一方风俗,并经常周济贫苦,因此和原著民和睦相处,和谐共济。此地民风也渐由“尚气轻生”到“和邻睦众”为做人信条,处理人际纠纷也以儒家的“中立不倚”为本。
  宋代诗人徐庾评价程旼为“当年程旼一匹夫,不持三尺制群愚,片言能使争心息,万古江山与姓俱”。“人怀大志,心宽性良,命长孝义,显达荣光。”此乃后人缅怀程旼的歌谣。年年代代,程旼的名字连同他的品行德操、功誉事迹,在平远、在梅州乃至客属地区恒久隽永。
  打响程旼文化品牌
  打造和谐客家,是客属地区在新形势下凝聚各种力量,提高地区竞争力,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内容。上千年来,程旼的思想和德行一直影响着客属地区,这是一种现象文化——程旼文化在起作用。程旼文化的核心内容与今天我们建设和谐文化的内涵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程旼文化既是平远的历史文化金牌,也是梅州的文化名片,同时,也是客家人共同的文化资源和精神家园。为更好地弘扬程旼文化,平远县委、县政府将在今年12月上旬举办纪念程旼活动,通过建设程旼纪念馆、程旼公园,召开程旼研讨会,组织程旼事迹展和程旼文化艺术展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程旼文化,让程旼文化得以传承。
  程旼在迁徙南方后的漫长历程中,在极为险恶的环境中求生存、图进取、促和谐,体现了客家人自信自强的精神。古往今来,程旼对客家人的历史贡献及其传统文化价值,通过后人不断挖掘整理有着可喜的成果,为推介和弘扬程旼文化奠定了基础。笔者认为,历史文化资源是特殊的社会资源,传承和弘扬程旼文化,一是可以教育广大公民继承良好的道德风尚,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二是可以借助这一历史文化品牌,提升当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发展地方旅游经济构筑新引擎,增强综合竞争力;三是可以传承客家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客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进一步提升客家精神,联络客家情感,使优秀的客家文化发扬光大,彰显梅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物由来第一流”的光彩;四是对进一步构建和谐客家,丰富和弘扬客家文化,将起着重要作用。
  程旼精神初探
  程旼,先祖系中原汉族,初迁于鄱阳湖地域,生于东晋末期,距今约1500多年。刘宋年间,程旼率众南迁定居于今平远县坝头东片官窝里,是仅次于秦朝平岭南后入粤的客家先民代表。他将中原带来的先进生产技术和文化思想,改造山川,教化乡里,移风易俗,影响深远。历千余年来,程旼的名字连同他的品行德操、功誉事迹,在平远、在梅州乃至客属地区恒久隽永。第十二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推之为“118位客属名人”的首贤,亦被广东旧《通志》遴选为“广东古八贤”之一。
  客家民系的形成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客家人的历次迁徙体现了独特的华夏族群对生存环境的不断适应、不断选择,蕴涵着人类孜孜不倦地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在这个过程中,又将中原先进的生产力和文化思想不断传播、融合、升华,使“客家人”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杰出代表。综观程旼事略,其精神可概括为:开拓创新、崇文重教、公平正义,这也从最原始的层面反映了客家精神要义的一部分。
  开拓创新:南北朝刘宋末年,北方外敌入侵、战火纷起,帝室内为争位骨肉相残、道德沦丧,加上天灾频仍、农民起义,程旼弃官避乱世,继而领全家及同宗族人南下。在历经疫瘴、疾病、盗寇等诸多劫难艰辛后抵达粤东,从几百人到几十人。程旼南迁并非潜踪灭迹、厌世逃避。到平远坝头定居后,他们建凉亭、辟山道、修水利,传授中原耕作技术,使当地逐步改变“刀耕火种”等落后的生产状况。据说,解放前民间耕作工具、木制铁头的拱背犁,具有古拙、稳定、犁得深的特点,适合水、旱地翻作,当地人仍称为“程犁”。程旼南迁传播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进步。明代平远知县刘孕祚说他“奋起南齐之世,丕变东海之区。”联系程旼所处特定历史环境,其于困顿中不畏艰难、寻求出路、开辟新天地的精神,竟与后世客家人不甘守着“八山一水一分田”,或寒窗苦读,或漂洋过海,谋求出路,勇于开拓,成就事业的品格,几可同日而语。
  崇文重教:程旼当时来到的平远还是蛮荒之地,山清水秀却人迹罕至、土著愚顽。定居后,其兴办私学,招引本地子弟入塾,教民识字知礼,传播中原文化。按《论潮文集·平远县图记》所云:原著民本狭隘而民贫俗俭。程旼开崇文重教之风气,使这蛮荒之地日渐开化,由崇巫觋、守旧、重狗,逐渐代之为敦本、重教、崇龙、重创新。致使后世程乡等客属地区,辟愚昧于光明,人物衣冠轩轩载道,形成以中原文化为主轴的岭表文化中的客家风采,进而成为人文秀区、文化之乡,亦使客家人更具开拓创新的品格。其“教化乡仪”的行径,体现了与当时社会风气截然不同的开拓进取、百折不挠、积极向上的精神,其文化底蕴所体现的品德、个性的高标之处,正是客家精神和岭表文化形成的厚实基础。
  公平正义:程旼秉义怀仁,以德化人。以“信义”作“化人”的前提和基础、作为“德”的核心。用信用和道义去感化、教化一方风俗。他与全家勤学本地语言,和原著民和睦相处,经常周济贫苦。因以信义著乡,当地居民如有纠纷,不到官府,而自愿到其处调解:“旼为之辨是非曲直,咸心服而退,以至‘心有愧怍者,望其庐辄思其过’。”以往,海阳县东北“民风剽悍,尚气轻生”。而程旼以德化人,以儒家思想为主轴的“仁”为做人、处世之风逐渐普及。此地民风也渐由“尚气轻生”到“和邻睦众”为做人信条;处理人际纠纷,也以儒家的“中立不倚”为本。学者吴炳奎说“程旼德行标志客地文化结束了蛮荒混沌状态,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世易时移,所以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程旼精神树起了一座客家精神的丰碑,成为后世客家人前进的精神资源和强大动力。而今天弘扬程旼精神关键是要古为今用,深悟程旼精神本质中所以悠远的要义。循着客家先民追逐生存理想的梦,“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已成为今时今日神州大地华夏儿女的自觉行动。弘扬程旼精神,就是要落实“三大战略”,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造福于民。

关闭